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 柬埔寨文化生活體驗之旅 學生分享文稿

  1. WeChat 圖片_20200904133349
  2. WeChat 圖片_20200904133716
  3. WeChat 圖片_20200904133725
  4.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_柬埔寨文化生活體驗之旅
  1. WeChat 圖片_20200904133349
  2. WeChat 圖片_20200904133716
  3. WeChat 圖片_20200904133725
  4.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_柬埔寨文化生活體驗之旅
0 Flares Twitter 0 Facebook 0 LinkedIn 0 Google+ 0 Filament.io 0 Flares ×

鄭琛:

在出發之前,我對於柬埔寨只有十分片面的了解,認為這只是個第三世界國家,屬於十分落後、困苦的地區,與中國大陸西部般無異,仍未發展、開發,而當地的消費水平應該屬於十分低的水平。到了當地才發覺有不少的基建設施,例如機場、馬路、住宅等等都算完整,顛覆了我對它一開始的印象,並沒有想像中落後。在導遊的解說下,才了解到原來柬埔寨在1997年才結束他們的戰爭,所以他們的經濟、社會狀況等等才剛步入發展的階段。

 

在這個旅程當中,有不少當地的文化令我大開眼界,例如他們認為左手上廁所時才用屬不潔淨,所以主要會用右手去傳遞或接收別人給他的物品以示尊敬。並且不能隨意撫摸他們的頭部,因為他們認為這是神聖的部位。在行程當中,有幾次忘記了這些規矩,被他們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認為不尊重他們,差點造成鬧劇,這個旅程可以讓我認識更多其他地區的文化以及尊重別人文化的重要性。

 

在今次行程當中,我們探訪了House of family ,當中住着不少因與生俱來的HIV病毒而被父母拋棄的孤兒。在一所房子裏住着五十多個成員,他們是靠着外界不同機構的,政府的資助等才能夠維持運作。雖然他們被父母拋棄,但是在House of family 中生活有了各義工對他們的呵護加上醫生對他們的照顧,使他們能夠重拾家的溫暖,而在這種環境下生長他們亦很容易得到滿足和快樂。我們這次到House of Family的探訪活動中只是簡單的小遊戲或是跳舞等活動足已讓他們感到快樂、愉悅。這讓我自省到平時會因為得不到的東西而發脾氣,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在吳哥窟之旅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面石雕牆。上面雕刻着當時期12世紀高棉帝國的戰士抗戰的光輝時刻,由柬埔寨人與中國人一起對抗泰國越南等等的外族。當時的戰士以大象為坐騎、長茅為武器終於打倒外族,奪回自己的領土、捍衛自己的尊嚴。但當我問到由現時柬埔寨人們對於外族是否排斥時,他回應道那些已成上一代的事並不會影響到我們之間的相處 。

 

在S 21集中營的參觀中,了解到集中人集中營其實是一個監獄,是當時柬埔寨政府派人到四處搜查國內是否有外國間諜例如FBI、軍情六處等等並把嫌疑人物送入S21集中營進行審問、嚴刑迫供,導遊講解當中部分為政府官員、知識分子等,而其餘的無辜人士竟是憑有否教授畫畫經驗,機械維修等理由被抓獲,但罪名卻是叛國罪,而秘密警察會嚴刑逼供,把平民屈打成招,被迫承認是間諜,平民們本以為就此可以放過他們,但秘密警察認為要斬草除根,連他們的家人一起殺害…聽到此處,我不經想起這與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迫害自己的同胞、知識分子 等去灌輸及崇尚毛澤東思想。這些時間都是曾經的恥辱,讓我們好好反省。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一個民主的社會是多麼的重要,獨裁社會又能否得以安定繁榮?

 

在這次旅程當中經過探訪了House of Family、PIO School 學到珍惜。珍惜現有的一切現在的我們能夠生活在有隨處能享有空調的地方、完善及先進的網絡設備、乾淨的水源等等,我們已有更豐富及物質資源,應該用感恩、珍惜的心去對待。

 


 

甄潔琳:

 

經過這一次到訪柬埔寨,與我想象的有很大落差。在交流團開始前,我曾在書本、網絡上得知不少有關柬埔寨的人和事,這時候,我想也許並不如他們所說的那麼差吧。當我踏上柬埔寨的地面時,我感受到的是一片貧窮,荒蕪,與香港有萬倍差別的土地。我想這一次的親身經歷,我會體會更多。

 

整個行程裡面,有兩個活動令我印象深刻十分。第一個,便是到當地學校義教。未踏入學校時,已經在墻外聽見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他們的愉快笑聲感染了我,令我不禁趕快走進與他們見面。當踏入學校時,迎面而來的是一片昏暗的環境,靠著窗戶和門口帶來的光。而在窄小的課室裡面,坐著一張張洋溢著對知識渴求,對陌生人到到訪的好奇小臉。相對比起香港的我們,其實幸福多了。在酷熱的天氣下,有著冷氣和風扇;明亮的燈光以及完備的教學設施。我們真的比起他們,好得多了。

 

另外,在參觀S-21博物館後,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博物館的前身是座高中,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昔日校園生活的歡聲笑語。可是,紅色高棉出現將這座高中變成集中營和處決中心。建築物裡面原本的教室被分開為一間間窄小的監獄,從底層到樓頂全部被高壓電的帶刺鐵絲網包圍。再加上建築裡面每位被捕者的照片,再加上館內的各種刑具、畫作。令人不禁感歎當時統治者以及施刑者殘忍的人性。走到最後的房間,裡面沉重的氣氛以及各種骨頭的擺設令我再也忍不住地選擇走出房間。我記得導遊說過,當權者要斬草除根,寧願殺錯也不要放過。此話,令我陷入思考良久。所謂的人性,對於自己種族,對於自己的人民,在政權面前又算些什麼?原本應該為國家培養未來的地方,因為昔日當權者而成為斷送許多人未來的地方。到此,我想用一句說話概括,這段紅色高棉歷史,是人類的自私搞成一段又一段血淚。

 

在柬埔寨只是停留短短五天,但無可否認,五天,經歷無數。有數千年歷史的吳哥窟,以欣賞其宏偉和當日工匠的精心雕刻;再到當地小學,孤兒院的義教和交流,才得知自身現時是多麼幸福,幸運;再到金邊的大王宮,欣賞當地的建築是多麼的精美;再到屠殺博物館,得知昔日被捕的人麼多麼無奈,彷徨和無助,和得知人性的殘忍。

 

短短五天,我對柬埔寨有更深的體會。

 


 

梁焯堯:

 

在出發前,我對本團抱有較大期望,因為本行是我第一次到中南半島,因此我希望能學習新的知識,比如東南亞的人民的生活方式、東南亞地區的歷史,增廣見聞。

在參觀吳哥窟珹時,令我覺得十分驚嘆,因為當歐洲人分裂成不同邦國,互相攻伐時,高綿人在進行大統一,興建宏大的寺廟。我們可以從那些寺廟中學習到在古時高綿人信仰,比如在歷史較長的神殿,是供奉濕婆、毗濕奴、沙克達等神的神殿,而在歷史較短的寺廟,是供奉佛陀的寺廟。我們可以由此知道高綿人是先信奉印度教為國教,後來才改為佛教。在旅程中吳哥窟的寺廟神態各異,有屹立不倒的,有因風雨或地震倒塌的,也有隱沒在熱帶兩林中的,十分壯觀。

在進行探訪和義教後,我十分同情那些小孩,因為那些孩子的學習環境十分差,附近就是垃圾山,而且又多蒼蠅,更差的是,校方要向家長支付糧食,令人大惑不解,明明是學校教導孩子,那會有校方要養活家長的道理,真是不禁令我由衷地對柬埔寨的教育工作者感到萬分敬佩。在探訪孤兒院時,我也感到萬分傷感,因為上一代父母的錯,要轉嫁到下一代的身上,由於愛滋病患者在社會上受盡歧視,因此父母的一時衝動,親手葬送了一個孩子美好的一生。

本次旅程最令我深刻的是參觀S-21集中營的經歷,S-21至少關押過14,000名囚犯,红色高绵囚禁他們所認為高危的敵人。紅色高綿的殘暴統治時期,有將近200萬人被屠殺,而且有大量城市人口被迫遷往農村,令經濟生產停頓,對於有千年歷史的高綿國,只需10年便令柬埔寨落後於其他東南亞國家,令柬埔寨成為世界上貧窮的國家。柬埔寨王國與紅色高綿的戰爭和紅色高綿的大屠殺令我想托洛茨基的一句名言——也許你對戰爭沒有興趣,但戰爭卻對你很有興趣。平民不希望戰爭爆發,但是平民是戰爭的第一批無辜的犧牲品。

在柬埔寨的旅程中,我學習到不少新知識,像高綿的興盛和衰落、高綿人的文化傳統以及柬埔寨人民生活的情況。

 


 

郭佩琳:

 

在參加交流團前,在我眼中的柬埔寨是一個荒蕪之地,從長輩口中描述的柬埔寨更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國家;然而經過這個旅程後,徹底改變了我對柬埔寨的固有印象。

在參觀吳哥窟期間,讓我感受到柬埔寨強烈的文化傳承觀念,當地有別於其他地方,在那裏沒有奢華的修建,沒有強烈打造旅遊區的痕跡,保留下來的一磚一瓦經過歲月蹉跎留存在吳哥窟。即使殘破不堪,展品被盜走只剩下一部分也絲毫動搖不了吳哥窟的宏偉景觀。在參觀期間,我反而有一種穿梭千年,回到神話國度的感覺,這龐大且具規劃的遺址展現出雕刻的藝術美,歷史文化的流傳。對於我來說,文物能夠發人深思,原因在於毫無保留的展示,對比其他地方的文物可能有大大小小的欄桿包圍,有形形色色的介紹牌,但在吳哥窟這裹,可以觸摸寫滿經文的柱,要知道建築的歷史背景靠的是導遊介紹,以及自己的五觀,這讓我以最簡單、原始的方式去感受歷史文化。

同時在參觀s-21集中營也一樣,原本的學校被改造成集中營,教室被改造成狹窄的牢房和拷問所。當地沒有刻意去除恐怖的環境氣氛,打造成眾所皆知的博物館,反而一切保留最原始的方式去展現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事件。在經過一所所狹窄的牢房,一幅幅記錄囚犯被虐打盤問的油畫,大大小小的刑具展覽後,我站在受害者的黑白照前,百感交集,好想做點事去改變這場歷史,可惜這一切已成過去,如今就只能為在紅色高棉政權殘暴統治下遭受迫害的他們默哀,希望世界能借古鑑今。我挺佩服柬埔寨在這方面的景點展示方式,一切回歸原始,讓人有自身其中的感覺,就像親身經歷一樣,感受特別深刻,我想這就是柬埔寨獨特的文化傳承方式,傳承的不只是硬件上的認知,更重要的是感覺,就像把當時的情景展現出來一樣,發人深省。

最後,在這次交流團中更到訪當地的學校及孤兒院,讓我對人生有新的體會。柬埔寨的學校沒有完善的教學設備及良好的學習環境,但他們從沒抱怨,小朋友的臉上全是真摯的笑容,這時千言萬語也不及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來得實在。這讓我反思到在香港,即使我們有電腦、冷氣也從沒感恩過,反而不斷抱怨電腦的速度不夠快,冷氣的溫度不夠低等,其實相比之下我們已經很幸運了,這讓我學會感恩,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另外,在探訪孤兒院期間,從院長口中得知小朋友們都天生有愛滋病,沒有家庭溫暖、父母疼愛,被逼在一個陌生環境下生活、成長,但他們也樂於接受這一切,相比埋怨更多的是感謝,感謝自己能成為不幸中的大幸,仍有一個落腳的地方。在香港,我們容易因為一件小事而牽動思緒,但其實快樂可以很簡單,就好像當地的小朋友一樣,偶爾來一場戶外活動就足以樂上幾天,我想關於「快樂」這點我還需向他們多多學習。

Posted in:
Back to Top